华西故事
华西坝传奇五:葛维汉与三星堆
与金沙遗址并称于世的三星堆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1931年,在广汉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宜笃了解到当地农民燕氏父子在两年前淘春沟时偶然发现一坑玉石器。在邀请好友华西协合大学考古学家戴谦和教授进行鉴定之后,果断尽一己之力收购了一部分捐赠给当时中国馆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收藏。时任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人类学和考古学教授葛维汉敏锐地意识到这些玉石器的出土地点可能是一处古代文明的遗址。根据曾任教于华西协合大学并享有“四川考古之父”美誉的著名考古学家郑德坤《四川古代文化史•广汉文化》记载,葛维汉在看到这批文物时当即表示“广汉遗物颇有考古价值,乃函询董君发现详情,复亲至其地考察,并商得县长罗雨苍氏及省政府教育厅之同意,从事科学发掘。”
1934年,葛维汉带领考古队在燕家玉石器发现地附近进行发掘,获得惊人之发现,先后共出土文物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圭等,据此推断大致为公元前1100年时期的古蜀文明的遗存,极富考古价值,大部分存于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
葛维汉在三星堆发掘现场
1936年,葛维汉将大量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与河南渑池仰韶村、辽西锦西沙锅屯、河南安阳殷墟的出土文物进行比较研究,整理出历史上第一份有关广汉古蜀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汉州发掘简报》,发表在当年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会志》第6卷上。他大胆而科学地将这批出土文物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命名为“广汉文化”,引起了中外考古学人的广泛关注。消息传到日本时,郭沫若兴奋不已,立即给葛维汉去信,要求赠与广汉发掘的全部照片和器物图形,并在之后的书信来往中大谈他对“汉州遗址”的看法。
葛维汉主持的三星堆发掘,使沉睡数千年的古蜀三星堆文明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以其无比璀璨的身姿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葛维汉原名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年—1962年),美国阿肯色州人。美国著名的考古学、人类学家,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首任馆长。三星堆遗址的最早发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