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1、 口腔基础实验教学定位
2、 实验教学发展规划
2.2 实验内容和编写新型实验教材的安排与进展
2.3 实验队伍的培养与保障机制
2.4 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创新型实验室的计划与实施
口腔基础实验教学是指在医学基础实验学习的基础上,为培养口腔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而开设由口腔医学基础和口腔医学专业基础及创新实验组成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属医学基础实验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传授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课程,是使学生知识融汇贯通,能力全面发展,素质协调快速提升的重要途径,既是理论教学的重要支撑,也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基础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和制约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基础实验教学还是历次教学改革中的瞩目的焦点,是能左右整个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性工作。华西口腔医学教育对此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因为早在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建立之初就在华西同步创立了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尽管当时这一体系还显的是那么粗糙和不完善,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但它的创立却由此影响了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一个世纪。在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华西口腔医学教育从1984年开始对实验教学独立设置课程体系,独立设置包括场所和人员在内的机构,使实验教学始终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作用。在机构与仪器设备安置方式,人员配置运行机制,实验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实验室内涵和外延功能建设,实验教学中心与科研实验室的相互促进等方面作出了诸多在国内教学改革中具有示范性效应的改革。才有在国家设立教学成果奖五届以来,本中心人员四届获得口腔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显赫成绩。
口腔医学教育重理论更重实践,再好的理论和设想都必须通过口腔医生的每一步实践来实现,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有别于其他学科更高的要求。以口腔医学七年制为例,20余门专业课程,除一门课程外,所有的课程都有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95%,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达到1.3:1。为避免培养的医学生落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惑,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实验项目的安排上始终统一于“口腔疾病”这一大范畴之中,在实验教学中,按学生对疾病的认识理解规律,从形态观察,机能变化,基础技能训练等阶段来建设实验平台和组织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对口腔疾病全面的认识观,综合应用口腔各专业临床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识的能力。将各专业学科的基础与口腔医学基础有机地统一及揉和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对患者全面的观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有自我创新意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实验室内外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口腔医学人才的目的。
课堂内外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口腔医学人才的目的。
2、 实验教学发展规划
2.1 仪器设备的布局与建设年度安排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中强调仪器设备的重要性,但绝不搞唯仪器论。而是以中心的建设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布局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那就是选择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仪器设备形成中心的骨架,以实验教学体系的“321”实验室建设(详见下文)为框架来组织建设。做到有序和有的放矢,统筹安排,见效快。
2.2 实验内容和编写新型实验教材的安排与进展
变革原按学科自行编写实验讲义教材的做法,改为统一由实验中心编写《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程》和《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即《口腔仿真人头模基础实验教程》升级版),并于2004年正式出版了《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应用。正在编排《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程》一书。出版新的统一各亚学科的实验教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淡化按学科实习的固有概念,开阔视野,发展其创新意识,新实验教程中每个实验项目之间的串联不再按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而是以学生认识理解和设计治疗疾病的自然过程为编排实验的体系,实验教学的进程是因实验项目的需求安排有专长的教师任教带实验,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书育人原则。(见附件6:实验中心开设主要实验项目一览表)
2.3 实验队伍的培养与保障机制
选拔学历高,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师资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保证优良师资的基础。并创造条件使他们有出去学习的机会。除此之外,本中心还根据口腔医学学科实践性强,与理工科交叉结合多的特点,建立起由专职教师组成的队伍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基础实验教学虚拟团队。专职队伍中除有数位必不可少的实验技术员外,引进或留校选拔各专业高层次教师1-2人,对部分高学历和职称的教师专门提供少量临床门诊工作时间,由实验中心与学院统一协调安排,保证工作的有序性。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保证这部分教师始终了解口腔临床治疗的最新进展促进其教学工作,同时也免除了他们有专职从事基础实验教学工作脱离临床岗位的忧虑,使其工作重心完全倾斜到基础实验教学工作中来。而兼职教师虚拟团队的作法是针对目前口腔医学类高校特点和客观现实提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冲破以往只依靠专职固定人员的思维和智慧,汇聚各部门的人才,充分利用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的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联合众多单项优势。提高团队的柔性,便于组织模式的动态调整,根据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需要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人员朝有利于中心发展的方向流动,同时也可以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迅速调整,促使组织机构扁平化。兼职教师队伍的教学原则上与专职教师同堂带课,保证学生对教师的熟悉度,教师对学生不陌生的氛围,达到兼专职教师的技能互补的教学效果。
2.4 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创新型实验室的计划与实施
从空间上设计和实施,首先要使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空间布局上形成良好得对接接关系,方便应用,才能从根本上使二者形成相互支持的效果。这一设想曾得到了原华西医科大学和口腔医学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促成了专门建设口腔科教楼的决定,并最终于1999年实施完成,拨专款建设了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教学和科研大楼,这在口腔医学领域是决无仅有的,是至今口腔医学领域面积最大的同时容纳科研和实验教学为一体专用大楼,为本实验中心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教学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有效利用这一有利的空间关系上,学院也颇费功夫,经历了先是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安排在大楼的左右两侧,希望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互动和支持,但随后又发现实验教学中心的内部结构不紧凑,不利于内部各实验平台操作的系统性。针对这一问题,实验中心马上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商,调整空间布局,变二者的左右为邻的关系为上下垂直关系。这样既保证了各自实验室内部的完整性,又形成了实验室间的对接关系。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公共基础平台实验室如组织细胞培养室,免疫室,分子生物学室,口腔生物力学实验室等设计在实验教学中心的最上端,使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创新性平台与重点实验室的相关平台实现共建。扩展和延伸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实现了科研促进实验教学的目的。
2.5 实验室外实验教学的计划与实施
实验室之内的教学是重点,实验室之外的教学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实验室教学的成果指导实践,同时还可以将实验室外发现的现象带回到实验室进行求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本中心专门在成都市及郊区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及工矿企业开设了以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检查指导为内容的实验课,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独立开展调查立项,撰写调查提纲,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动手操作,亲身体会被服务对象的感受等等。 从仪器设备的互补性上也作出统筹安排,如将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为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其中的微生物培养箱,万能材料测试机,厌氧工作站,体视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双目生物显微镜,冰冻切片机等均是与本实验中心共用。从内容上精心设计和安排,借助这一平台专为在本实验教学中心学习的学生提供了独立从事和完成微生物及厌氧菌培养分离、观察和毒理学系列实验,牙体及牙周组织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实验,细胞培养等前沿实验的条件。
下一篇: 四川大学523实验室工程”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