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
管理体制
1984年学院正式成立教学实验室,将以前分散在各科室单独承担教学实验准备的人员作为实验室专职人员,另外从临床上专门调任热心于教学工作并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胡翔骅老师为第一位主任。教学实验室作为当时全国首个由学院直接领导的二级科室,逐渐向统一管理的方向发展,体现出多种优势。首先能够统一管理人员,合理调配,可以较少的人力承担较大量的工作,并做到一专多能;其次能够统一管理经费,统筹安排,分轻重缓急,重点支持新实验课,保证了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三是能够统一管理设备,有计划引进新设备,所有设备的使用、维护均有专人管理、职责明确,一种设备几科共用,提高设备利用率;第四是统一管理学院所有的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课,并承担其中大部分的实验准备工作;第五是统一管理教学资料,建立专门资料室,除妥善保留着原老华西的大量珍贵标本外,实验员们还自己动手,共同制作各科的标本,填补了原有的标本空白,并做到全院教学资源共享。学院还将电化教育划归教学实验室管理,因此也承担着各科教学资料的绘制、教学幻灯片、教学录像片的制作、播放任务,管理起电教各种设备的使用及经费的使用。
2003年学校成立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石冰教授任主任,实验室采用校、院两级管理下的,相对独立的实验室教学体系。
1 教学督导委员会指导与咨询
教学督导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决策咨询机构,委员由活跃在口腔医学教学研究前沿、思维敏捷、国内外知名、认真负责的教授担任,委员会把握对实验室发展方向,审议实验室建设事项和重大改革措施,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等提出指导意见,听取实验室工作报告,评价实验室年度工作。
2.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主任全权负责实验室管理,另设常务副主任,实验室秘书1人和行政秘书1人。正、副主任对实验室的运行进行日常管理。实验室秘书协助主任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交流及时传达有关精神,行政秘书协助主任管理实验室的日常的行政及设备管理工作。设立专职实验员。
3.中心事务管理公开制度
实验中心实行民主管理,具体方式为建立中心事务会议制度。中心事务由正副主任、督导委员会、秘书和分管领导组成,主任、副主任定期主持召开专题会,讨论决定实验室的工作,若有重大事项可临时召开,形成会议纪要。
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结构
.jpg)
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每期实验课的最后两周为综合技能实验训练,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问题或病例,独自提出诊断、治疗方案,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实验内容并操作完成,教师辅以指导和帮助,不少学生对疾病认识的理解方式和治疗措施极富有创新性,其综合临床各科的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其中涉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相关内容则可直接进入口腔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所建的口腔实验技能平台得到充分扩展。
下一篇: 实验中心的地位变迁